退出
我的百科

金融百科 > 货币

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money supply)是指某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金融过程。货币供给指一个国家在某一特定时点上由家庭和厂商持有的政府和银行系统以外的货币总和。


 

 

 

货币供给的过程


  1.货币供给形成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

  2.中央银行发行现金,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

  3.供给货币需要三个条件:银行系统提供完全的信用货币流通;货币是国家纸币;实行比例存款准备金制度与非现金结算方式。

  4.货币形成主要的两个环节:由中央银行策源的货币供给;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

 

货币供给的间接调控机制


  1.公开市场业务与货币供给,中央银行通过购买或出售有价证券,或是增减流通中现金,或是增减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其结果都是基础货币的增加或减少,基础货币的变化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2.再贴现政策与货币供给。货币当局通过变动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再贴现票据的行为,从而调节基础货币量,贴现率↑→商业银行借款成本↑→贷款数量↓

  3.调节法定准备率与货币供给。货币当局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商业银行一部分超额准备金会转化为法定准备金,商业银行放款能力降低,货币乘数变小,货币供应减少;货币当局降低法定准备金比率,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增加,放款能力增强,货币乘数变大,货币供应增加。

  4.居民行为与货币供给。居民行为主要影响1.财富效应:反向变化2.预期报酬率变动效应:反向变化 3.金融危机:正向变化 4.非法经济活动:正向变化企业行为与货币供给:影响贷款1).经营的扩大与收缩,企业扩大投资规模表现为对贷款的需求,增加货币供应压力。2).经营效益的高低,经营效益差,资金周转效率低,增加了货币供应;反之,经营效益高,对货币供给压力小。

  存款货币银行行为与货币供给:变动超额准备金、向中央银行借款,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

  1.成本收益动机,对准备金是否支付利息,以及利息的高低是决定存款银行保有超额准备金的主要因素

  2.风险规避动机,商业银行为防止存款流出不确定性所可能造成的损失而采取保有超额准备金

  3.决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行为动机也是成本收益动机 政府财政收支与货币供应:弥补财政赤字对基础货币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货币供给1.增税弥补赤字:提高税率,加强征管,增加税收。对货币总量没有影响,但可能降低企业投资积极性,减少对贷款的需求,可能成为控制货币供给增长的因素;政府增税同时扩大投资,则不会影响货币供给。2.发行政府债券弥补赤字:财政部向公众或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国债,不产生增加货币供给的效应,但货币层次发生变化M1,M2之间变化。3.增加基础货币弥补赤字:财政向央行透支,借款,直接发行债券:财政具有发钞权或向央行透支,通过发行货币弥补赤字,直接增加基础货币;中央银行购买国债,都增加货币供给量;国库直接向央行借款,与央行直接购买债券的效应相同。

  货币供给的内生变量观:内生变量也称为非政策变量,指在经济体系内部由纯粹经济因素决定的变量;货币供给的变动是经济体系中实际变量以及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等因素决定的,货币当局决定不了。

  货币供给的外生变量观:外生变量,也称为政策性变量,指在经济机制中受外部因素影响,而非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货币供给变量不是由经济因素,如收入、储蓄、投资、消费等因素决定,而是由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决定的。货币均衡指在一定时期内货币供应量(MS)与国民经济正常发展所必要的货币需要量(MD)的基本相等。公式表示为:MS=MD要点:①.是简单货币均衡,即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对等。②.是经济均衡条件下的货币均衡,即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大致相当条件下的货币供求均衡。③.是相对的均衡,因为存在“货币容纳量弹性”。④.是动态的均衡。货币非均衡:货币供给超过或者满足不了货币需求,即MS≠MD。供给。

 

西方经济学派的争论


  1.货币主义(弗里德曼):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货币供给模型中的三个主要因素----基础货币B(或H),存款与准备比率D/R,存款与通货比率D/C;货币当局可以直接控制B;B的变动会影响D/R和D/C,从而决定货币供给量。

  2.后凯恩斯学派(J?托宾): 货币供给不应简单看作外生变量。基础货币、存款与准备比率D/R,存款与通货比率D/C三变量之间交 叉影响;D/R 和D/C常常随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动,不应看作固定参数;商业银行盈利率、风险偏好程度以及与此相关的利率结构,是其超额准备金比率变动的决定因素;在经济波动时期,存款与准备金比率与基础货币之间往往具有反向变动关系。

  3.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1.流通中的货币量取决于价格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的流通速度。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2.纸币(银行券)与价格关系。在金币流通制度下,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数量是由商品价格总额决定的,银行券流通规律服从于金币流通规律。在纸币作为唯一流通手段的条件下,商品价格水平会随着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



参考资料



标签

关于金融范 | 产品和服务 | 公益活动 | 商务合作 | 汇款账户 | 招聘英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KNROMAN Company 2013,All rights reserved.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1472号 | 滇ICP备2022003213号-1